“强村公司+合作社”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
来源:州农业农村局农村改革科、会理市农业农村局
发布日期:2024-07-15 15:20
【打印本页】
会理县城北街道三元村位于会理市城郊结合部,属于半城半郊半农,幅员面积41.3平方公里,有耕地8295亩,山林26246亩。辖14个村民小组、2135户、6531人。2018年开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,采取“集体经济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经营模式,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2850万元以上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.17万元。先后获得“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”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”“省5A级先进村党组织”“凉山州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等20余项荣誉称号。
一、党建引领,筑牢集体经济稳定性。农村集体经济是党在基层的根基。2018年初,在脱贫攻坚的驱动下,村两委开始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索,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,提出了“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、多元发展”思路,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夯实村党组织基础的重要手段。2020年,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,把三元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,建立“村级集体经济孵化基地”,提出“绿色循环经济+文旅康养”目标,建立党委统筹、支部领航、群众参与机制,压实党支部、党员、村组干部责任,制定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,工作推进建立清单制,以“支部+”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发展。村书记、主任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郭文贵作为“领头羊”,将个人多年集赞的近1000多万元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周转资金,党员、干部、群众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达成集体经济发展共识。与县农行会理市支行党委牵手“党建引领‘银村共建--三心之家’助力乡村振兴”,使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“快车道”。
二、发挥优势、提高资源配置灵活性。利用、整合、配置集体自有资源,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能力。“两项改革”后,三元村由原来的三个村合并而成,村域面积更大,资源更多,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。为盘活人、地、钱资源,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大会,整合70亩集体土地、130亩集体林地、20万元村集体积累,号召党员群众按照“入股自愿、投资自愿”原则,筹集入股土地600亩、山林1.6万亩、股金370万元,作为集体经济发展“第一桶金”,村民变股民,资金变股金,资源变资产。按照要求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登记,在村集体经济领导下,成立了“三元红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”,下好土地综合整治“先手棋”,唱响红色乡村旅游与绿色生态种养业名片,引进培育樱桃、树莓、柑橘等33个赏食两用的水果,养殖水产品面积20多亩,鼓励家庭农场养殖猪、牛、羊和家禽,实现了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生态产业链。目前,村集体经济已流转耕地1300余亩、山林入股1.6万亩,农民股份达22400余股。
三、创新经营模式,提升集体经济发展韧性。整合外部资源并动员外部主体参与价值创造,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。2021年,全村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按照“锁定成员、清产核资、量化股权、建立三会、登证赋码”要求,将农村集体产权、经营性资产等量化为1100余万股权,按照权利合理划分为A、B股,吸引有需求的四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440万元,建立“三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”,利用城乡结合优势,成立了房地产、劳务、代理记账、农产品加工包装和运输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、婚庆、装饰、餐饮16家公司,采取“集体经济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经营模式,集体经济组织占股20%-100%不等,统一账务管理,定期会商,及时了解公司经营状况、解决存在问题,提升了村党委公信力。2023年底,全村集体经济账面有资金 2850万元,用于群众分红 156 万元,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、困难农户补助等400万元,土地流转支出80万元,集体经济管理人员工资支出30多万元。